中山 (1)  

系列:觀察台北的20個角度
路線:台北當代藝術館→Nostalgic Future意思意思→赤峰街→Art Show Café(凱西咖啡)→中山站蘑菇解散
時間:2015年4月18日14:00~16:00
地點:中山站、赤峰街
人數:20人
講者:張嘉行

 

文、圖 / 羅靖茹

天氣非常炎熱的一天,一行人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前集合。張嘉行一身便裝出現,肩上的提袋則是蘑菇的產品。一行人在當代藝術館四周聊了一會兒,也看了些許周邊的裝置藝術,但並未進入館內。他告訴我們,從事文創相關行業這麼久了,學到的便是:「不再只從美術館裡看藝術。」或許我把這句話解釋得簡單了些,但這應該就是俗語所說的,「只要留心,生活處處皆是美」吧!

 當代藝術館周圍有許多大大小小、各種式樣的裝置藝術,張嘉行為我們簡單做了介紹。他說,對他而言,欣賞一個藝術品最重要的便是成熟度。「像這樣完成作品卻沒有善後,如果我是教授,一定不會讓這個學生通過。」

中山 (2)  

 

我們沿著當代藝術館圍牆步行,逐漸遠離了大馬路的塵囂,往小巷的靜謐走去。「中山北路以前叫做大馬路,馬路的兩邊分別住著台人和日人……」現今早已看不出過去「分治」的歷史痕跡,但聽著這樣的話語,腦海仍舊不由自主地浮現了畫面。跟著張嘉行的腳步,我們逐漸深入他口中所謂「台北市咖啡廳一級戰區」,各式各樣的特色咖啡廳如各種爭奇鬥艷的花,但小巷的不同角落綻放,等著不經意飛過的蟲子上鉤。然而,和咖啡廳不同,數量同樣十分可觀的特色小店,卻總是隱匿在各種你不會注意到的神奇角落。「最好的小店便是小小的,最好不要雇人,只有老闆獨自經營……」這是張嘉行心目中最完美的小店型態,「但經營一段日子後,這樣的模式也會變形。」他的口吻中有著淡淡的滄桑感。就像蘑菇,雖然也想如此經營,但如果不擴店、不雇用員工,「收支根本不可能打平」,他自嘲道。看似簡單帶過的一句話卻道盡了這附近許多小店的辛酸。隨著越來越多的店舖進駐,這個區塊的房租也連年飆升,等待著這些小店的未來,都有些模糊不清。「做生意什麼都不容易。」張嘉行這麼對我們說。

中山 (3)  

 

當我們的腳步停在一間早餐店前,我還搞不太清楚是怎麼一回事。張嘉行笑著說,小店的特色便是「看不見」,若是不留心注意,你很容易便會錯過它們。「但你可以仔細注意,如果看見反核布條,你就知道這裡『一定有什麼』。」

 

小小的招牌上寫著「意思意思」,隱身在二樓的這間雜貨咖啡廳,裡頭有許多精緻的復古小物。雖然我們是一大群「不速之客」,但老闆娘仍舊非常親切地為我們解說,她說這裡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便是分享,以及recycle、reuse、relove的三R概念。同時她也「鼓勵大家珍惜老東西,並試著自己動手做」,因此這裡不定期便會開設各式實作課程。老闆娘笑著說,因為是一人小店,所以營業時間不定,「偶爾偷懶一下」。眾人聞語皆開懷大笑。

中山 (4)  

 

沿著赤峰街繼續步行,在張嘉行的「指點」下,我們看見了許多平時遺漏的風景。不論是牆上美麗的彩繪、頂樓的加蓋再加蓋、更多更多的特色小店,以及一些早已在多數人記憶裡淡去的舊式老店舖。「要拍照就拍照吧,以後就會發現照這些片滿有歷史價值的。」語氣中有著坦然。隨著時間流逝,每個年代皆有其不同的風情,每條街道也是,我們不能強求他們永遠維持記憶中的模樣,不論美好或是醜陋。「生命會找到自己的方向,小生意也是。」張嘉行說。

中山 (5)中山 (6)  

 

途中經過凱西,張嘉行特地邀請凱西的繪者本人出來和我們說話。她說,許多人質疑她為何要在凱西二十週年時開了間咖啡廳,而不繼續當個繪者就好?「因為想看見跟我一起長大的人們現在好不好?」她說,希望這裡成為「一個時間暫停的地方」,能讓來到這裡的人們「回憶一下青春年華」。從她眼中,我看見了閃動的光芒。
門外牆上寫著:「我所深信不疑的,不是眼睛所見,而是心的感受。」或許正是她心裡最真實的寫照吧!對其他小店經營者、以及那些想要圓一個夢的人們來說,又何嘗不是如此呢?

 

 中山 (8)  

 

最後我們停在蘑菇前的公園,大家或坐或站,聽著張嘉行分享這幾年來的心得。或許並非小店經營者的我們終究是無法體會其箇中滋味,但仍舊能夠感受小店的輕巧以及美好。下次不妨走一趟中山雙連,探索巷弄中最平凡的不凡。

IMG_20150418_153641  

 

LOGOtaipeiwalkingtour-funal-01  

 

企業團體員工訓練及客戶招待,社團組織定期活動<<量身訂做>>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