戲遊 (1)  

於保安捌肆觀賞小西園第四代掌中劇團《救美靠英雄》,重現大稻埕迎城隍的熱鬧現況。

 

系列:大稻埕戲苑週年慶
路線:保安捌肆→第一唱片行→林五湖故居→迪化街→霞海城隍廟→URS44→大安醫院→有記名茶→延平北路→波麗路西餐廳→大稻埕教會→大稻埕慈聖宮
時間:2015年3月28日14:00~17:00
地點:大稻埕
人數:35人
講者:邱翊

 

 

 

文、圖 / 葉文茹

逛古蹟甚無既視感,充其量就是一堆老房子?穿梭在迪化街的磚牆騎樓、漫遊在大稻埕各個角落,卻總覺得被一層薄膜隔著、不知如何親近?你缺少的,是一個故事,一個能讓你穿越時空、還原日治時期大稻埕顏色與氣味的故事。用三場戲串起三段導覽,我們揣著前人的記憶、循著前人的路子,一起戲遊大稻埕。

 戲遊 (6)  

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附設青年歌仔戲團《天地情之西湖借傘》於URS44演出。

戲遊 (10)   

於有記名茶上演的《拼館》,大稻埕的兩家茶館為了搶奪生意而衍伸而出的逗趣競合關係。

 

大稻埕因其港口而交通便利,進而成為日治時期相當富庶的北部都市。從一開始的乾貨批發,到1868年陰錯陽差在大稻埕設茶葉據點的英商杜德與買辦李春生,從此臺灣烏龍茶直接由此輸往國外,以Formosa Oolong Tea的品牌橫掃美國市場,引起西方商人及中國沿海華人的興趣,不少本地人也做起茶葉的生意。因此大稻埕的茶館只製茶不賣茶,他們負責收羅種植在台灣各地的茶葉,處理後直接出口到國外。在巔峰時期,九成的茶葉都由大稻埕輸出,造就了當地的繁榮與李家的影響力。

戲遊 (12)  

買辦李春生甚至建造了大稻埕教會。男女有別,故有兩扇門。

 

戲遊 (2)  

順著歷史脈絡信步走在迪化街中街街屋群,乾貨、中藥、茶葉、紡織,一區一區特殊的氣味相當迷人。

 

戲遊 (4)  

乾元藥房:大稻埕第一家中藥行

 

戲遊 (7)  

代理香港屈臣氏,進口西藥。

 

戲遊 (8)  

戰後興起的紡織業

 

邱翊老師提到政府曾想方設法地「解救商店」,因為都市人總覺得大稻埕的人潮冷清、商店也是門可羅雀。但人們不知道的是,迪化街的商店大窩批發為主、零賣為輔,門可羅雀也實屬常態,畢竟一張訂單就抵上數十筆零散買賣了。店家啞然失笑,隨著時間的推演,迪化街的零售比例的確為之提升,但令人深思的是人們總是習於用自己的思考脈絡套在別人身上,而不是了解每件事情背後的架構。

戲遊 (9)  

大稻埕總共有三座廟宇,而廟宇在舊時一向是人們的生活的中心,不僅有政見發表,更是傳替資訊與知識的場域,許多故事都在廟宇周邊發生。法主公是福建安西茶商的守護神,而法主公廟也正好鄰近二二八事件爆發點天馬茶房的舊址。

 

戲遊 (5)  

即使是整修中,霞海城隍廟仍舊香火鼎盛,其中求姻緣的男女更不在少數,還傳有城隍爺擲筊不同意街道拓寬的奇聞軼事。

 

戲遊 (11)  

慈聖宮更是全台灣唯一可以在廟埕擺桌放椅,擠在一起吃古早味小吃的廟,多少人記憶裡的大骨湯在這邊靜靜地擺著度過數十年歲月。

 

受到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,台灣日治時期的建築融合了歐式風格。有人稱之為巴洛克式建築,但仔細一看,街屋仍然藏著閩南式建築的影子。應該說是外表仿歐式,但形狀偏長型,屋子非常的「深」,再加上騎樓設計,是相當有本土意識的建築風格,並不是一味地模仿。

戲遊 (3)  

這些保存下來的老屋被稱為古蹟,但古蹟的意義其實遠比老房子深遠。「古蹟」也就是古代的生活痕跡,它的展現形式除了房子之外,更是精神與文化的流傳。試想,如果我們把大稻埕的生活步調加速、抹去過往的商業模式,那大稻埕還是大稻埕嗎?它和那些賣著同樣豆干、章魚燒的老街們有什麼差別?文化保留從來就不是只保存老房子,而是保留當時的生活樣態,讓它留存在現今社會,為每個文化增加獨特的風采。這才是文化,我們都在紮城市生命的根。

 

LOGOtaipeiwalkingtour-funal-01  

 

 企業團體員工訓練及客戶招待,社團組織定期活動<<量身訂做>>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