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菁英主義的受惠者,因為知道怎麼把課本的書讀完,掌握考試技巧,國中能力分班在A段,比一般人享有較多的教育資源,一路考上清大研究所。

當兵時是輔導長,與一群來自全臺灣的菁英一起受訓10個月,下部隊後有自己的寢室,還不用跟阿兵哥一起操課、站哨,但這段期間我才真正能認識與我不同生活環境的人。

連上有四位資深志願役上士,軍官不用做什麼事,就有士官把整個連管理很好,他們有管理經驗,熟悉部隊運作,能體認阿兵哥的生活,他們僅比我長幾歲,一位已經結婚生子的士官說他快退伍了,打算去開貨車。連上義務役阿兵哥、士官年紀與我差不多,有個高中畢業就開始做生意,休假還要打理自己的公司。

心想我退伍後再唸研究所兩年,人生已經26歲才準備進入社會,實在太晚了,於是決定研究所休學,直接進入社會工作,不過只找到一個工作機會,還是多數人認為不需要學歷的旅行社,幸運地,我在28歲的時候就有機會當上燦星東南亞部門主管,當然,我沒回研究所唸書。

我的大學、研究所同學多在金融、竹科、消費品產業,我完全走向傳統商學院學生不同的路,至今還有家人對於我沒去唸研究所而感到可惜。

有些家長受到臺灣主流媒體影響,仍認為想辦法把小孩送進名校,就有機會成為菁英,卻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這樣的教育模式,況且社會階級因家庭資源而更穩固,很難再依靠教育而翻轉。

這兩年接觸一些商學院的學生,在學校就開始嘗試創業,包括旅遊、非營利組織等題目。 大方向很明確,臺灣需要更多元的人才,學院教育出身的人已經不符合社會需求,菁英也不需要遵循菁英教育,即可透過網路、社群學習,參與公眾事物,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經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