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小時候就去過李春生紀念教堂,因為我弟弟的朋友是此教會的人,邀請我們聖誕節去參加教會的活動,與其說是參加教會活動,不如說是去玩及吃,我已經完全忘記那一個聖誕夜在教堂有舉辦什麼活動,只記得活動提供的晚餐是麥當勞,當時麥當勞對我來說就像是現在去米其林餐廳一樣,我永遠也忘不了麥當勞送到教會二樓會所時的景象

IMG_4644.JPG

 

20060111155906.jpg  
李春生,生於清道光十七年(西元1838年)廈門人,15歲起跟隨英國人學習語言與商業,19歲在廈門就當上英商怡記洋行掌櫃,因此嶄露頭角,28歲來到台灣擔任萬華寶順洋行總辦,並負責管理茶葉種植與生產。不久他開始自製茶業外銷、經銷煤油,非常成功,被稱為「番勢─李仔春」,估計財富僅次於板橋林家。

西元1884年,巡撫劉銘傳擬於台北城外開闢新市場,李春生與富紳林維源合作興建千秋、建昌二街西洋樓店(現在的貴德街),提供各國外商租用,是台北最早的西洋式街道。西元1887年李春生參與投資鐵路及煤礦,對於台灣的現代化做出極大的貢獻。

 

除了經商之外,李春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,大稻埕教會是李春生捐地興建,李春生紀念教堂則是其子孫為紀念他而成立的教會,教堂建築的確切興建日期已經不可考,目前有紀錄的是1924年李春生過世時,本建築被列為遺產清單,曾經被做為郵局使用,紀念教會則是在西元1937年設立,兩層樓紅磚建築,屬於巴洛克風格,門面很像人的眼睛,兩個圓窗稱為牛眼窗

IMG_4648.JPG IMG_4649.JPG  

 

教堂一樓沒有什麼擺設,聚會所位於教堂二樓,通往二樓的樓梯跟我小時候的記憶一樣,當時我們就是站在二樓樓梯口引頸盼望,教會人員把一箱一箱的麥當勞送到二樓

IMG_4650.JPG 

教堂會所是幾乎是密閉空間,以菱形方式使用,因此十字架放在此空間的尖端,與一般對於教堂的印象不太相同;此時教會會眾正在練習合唱,年輕的指揮帶領一群年紀都比他大的會眾,聽起來是在準備聖誕歌。

IMG_4651.JPG IMG_4652.JPG  

我沒有在教堂內停留很久,離開時注意到教堂的門還保留原有的形式

IMG_4654.JPG  

李春生紀念教堂

【地址】台北市貴德街44號


 

其實還沒進到李春生紀念教堂,我就先注意到教堂對面的這棟建築,柱子上有一節節竹子裝飾,這幾天蒐集資料才知道,這整排店屋是前述的千秋街所在,剛建成時可是台北新興的商業、政治要地,外國洋行、使節館都設立於此,日本人佔領台灣後將大稻埕地區商業中心轉移到永樂町(今迪化街),千秋街與建昌街因此逐漸沒落,2005年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古蹟,從小在這棟建築長大的知名文史專家莊永明教授2010年10月在此發起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活化,可惜經費不足暫時關門。

建築名為莊協發商店,由照片可看得出來建築已經整理過,作為莊永明教授活動之用,整棟建築騎樓比路面高出很多,主要是過去淡水河時常淹水。

IMG_4645.JPG IMG_4643.JPG IMG_4647.JPG IMG_4655.JPG  

日據時代貴德街稱為「港町」,這棟建築位於莊協發商店旁,是港町文化講座舊址,林獻堂、蔣渭水等人組織台灣文化協會,並在此處設立「港町文化講座」,台灣文化菁英每週六在此舉辦集會演講,倡導民族主義、鼓吹非武裝抗日運動。

IMG_4646.JPG

千秋街店屋

【地址】台北市貴德街51、53號

 

港町文化講座舊址

【地址】台北市貴德街49號

arrow
arrow

    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