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URS44這一系列的達人講座真的很精彩,上一場由李乾朗教授累積數十年功力的消失的台北,這一場則是建築界新銳教授張崑振,分享近幾年他負責台北鐵路相關古蹟挖掘、保存的重要經歷。

IMG_5506.JPG

張崑振先生是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,強項是歷史建築,張教授一開場就說自己並不是鐵道迷,只是因緣際會連續接到幾個鐵路相關古蹟的保存與挖掘,使他成為台北鐵路古蹟的專家。講座第一個題目當然就是介紹台灣的鐵路歷史,我記性不好,沒辦法記住每一個重要事件的年份,只記得事件;

劉銘傳擔任第一任台灣巡撫時籌畫台灣縱貫鐵路,由外國人規劃承攬、政府籌資興建,讓我吃驚的是,這條鐵路是中國第三條鐵路,而前兩條都是由外國人所出資興建的;最初鐵路原本規劃由基隆開始一路鋪到高雄,其中基隆到新竹這段由兩家洋行順利得標,但台中、嘉南段則遲遲無法決標,劉銘傳鐵路只完成基隆到新竹而已,因為當時技術並不好,所以整段鐵路只有在基隆地區挖了一條隧道,其餘路段都是讓火車奮力走山路,接著沒多久台灣割讓給日本,日本人接手當初的鐵道完整規劃路線,因此很快地就完成鐵路縱貫鐵路的興建。

當時劉銘傳鐵路從台北到桃園這段並不是走現在的路線,而是從大稻埕出發、興建台北橋越過淡水河,沿著三重到新莊,在辛苦爬坡越過林口台地,因此最初的台北車站是稱做「大稻埕車站」,位於現今的中興醫院,而鐵路會選擇往新莊,我猜測因為新莊其實是大台北地區最早開發的聚落之一,遠比板橋還要重要。日本人接手鐵路後,覺得木造台北橋時常被衝垮,且到桃園需要爬坡,難以保養,於是就把鐵路改走大漢溪河谷,到鶯歌後再轉到桃園。

IMG_5507.JPG   

現在台北車站是第四代,目前車站西側工地正在加緊施工興建機場捷運,今年在工地北側地下挖出兩座橋墩及一些建築基座木樁,橋墩的位置就剛好在未來機場捷運的月台,捷運公司請張崑振教授來協助處理,張教授研究後發現,這兩座橋墩可能是第一代劉銘傳鐵路時所興建,因為當時現今台北車站位置開始有一條小河往北流,到大稻埕碼頭附近流進淡水河(上週李乾朗教授也有介紹這條小河),所以興建一座小橋跨過小河,張教授與承攬施工的工程公司與建築師共同討論,決定建議捷運公司把兩座橋墩保留在原位,放在未來機場捷運月台上,做為市民的紀念,但捷運公司卻否決此案,他們告訴張教授若把橋墩放在原位,會影響機場捷運的通車時間,於是要求張教授想辦法把橋墩移走,張教授告訴我們,以後就看捷運公司會把這兩座橋墩放在哪裡,據說是會放在機場捷運,但不太會有人注意到的地方。

在上述案件之前,張教授負責另外兩案,「鐵道部車輛修理工場建築移位」及「鐵道部塗工場暨遷車臺基礎遺跡保存」,日據時代鐵道部所在位置就是今日鄭州路以南、延平北路以西、忠孝西路以北的區域,目前仍有非常多日據時期的建築物,其中光復後鐵道部的建築移交給台灣鐵路局及其他單位使用,車輛修理工廠變成禮堂,塗工場則變成游泳池,這兩個工場剛好位於捷運松山線的北門站上,所以必須遷移、處理,車輛修理工場位置向下挖掘,找到建築的磚造地基及木樁,再把整個建築吊起、移位,張教授覺得建築的地基非常有特色,因此刻意保留埋在原地,等未來再次挖出討論該如何處理,塗工場則被發掘出車台基礎遺跡,可惜因為遺跡太過脆弱,無法全部保存,只好切割出一小塊另做保存。

在目前林森北路、市民大道兩側,稱為華山大草原的區域,以前是鐵道倉庫、瓶蓋工場的所在地,目前還有一個全台灣唯一的楔形車站地基,及一棟工場建築、扇形車站遺跡,而現在許多存在的老建築也都與鐵路有關,市民大道承德路口的舊國光客運北站,以前是煙廠;現今華山藝文特區是華山酒廠,台北科技大學旁邊有建國啤酒廠,舉辦世界設計大展的松山煙廠,南港車站旁還有一做瓶蓋工場,都是因為鐵路運輸,所以才沿路蓋這些工場。

下圖為華山大草原扇形車站位置

IMG_5671.JPG  


 

 

URS44都市再生前進基地 http://www.urstaipei.net/urs_list.php?ursnum=4

台北市政府委由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所經營

【地址】台北市迪化街一段44號

arrow
arrow

    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