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大稻埕外圍的保安街,曾經有一段時間被稱為醫生街,短短的一條街聚集很多醫院、診所,我小時候打針吃藥都是到保安街的林昭安小兒科,或是甘州街的徐外科,在我有記憶以來,不曉得這棟建築曾經是醫院,如果不是重新整修,過去順天外科醫院的斑駁招牌很難被注意(未整修前的樣貌:記憶‧台北)

 

IMG_0366.JPG  IMG_0368.JPG 

 

大稻埕有部分街屋重新整修或重建,最大的問題是原有的圖案失去活力,而順天外科醫院的外牆立體圖案依舊生動,顯示建築師的用心。

IMG_0367.JPGIMG_0369.JPG 

順天外科醫院的創辦人--謝唐山先生,1904年畢業於台灣總都府醫學校(台大醫院前身),成為台灣第一位完成西方醫學教育的原住民外科醫生,短暫幾年至中國東北行醫後,回到台灣至林本源博愛醫院擔任外科醫生,大稻埕富商李春生之子李景盛欣賞謝唐山先生的才華,並將女兒嫁給他,顯示出謝醫生在大稻埕的重要地位;1912年,謝醫師在太平町(今延平北路二段)開設「順天外科醫院」,第二代買下保安街84號現址,順天外科醫院繼續營業,原建築為兩層樓木造,1959年才以混泥土翻修為三層樓建築,外觀立面以洗石子處理,成為現在的樣貌。

關於謝唐山先生及順天外科醫院的故事可參考:一元聯合創研,謝先生家族訪談:http://blog.yam.com/zerotoone/category/1684193 

傳統街屋內部結構大部分都是木造,因此內部重修幾乎都是用鋼架作為骨架,從一樓走到二樓,感覺這個空間未來可能會作為展覽使用。

IMG_0370.JPG IMG_0374.JPG

一樓牆邊的舊窗框。

IMG_0389.JPG IMG_0390.JPG

老屋的樓梯通常都很陡,老人家不方便走動,而天井中庭增加一座透明玻璃電梯,不遷就傳統的創意設計,讓新的使用者更便利。

IMG_0371.JPG 

三樓則是今天活動主要場地,改裝成講座空間,座位不太好坐。

IMG_0375.JPG IMG_0378.JPG

小閣樓刻意保留隔壁紅磚牆,及舊屋頂結構,別有一翻味道。

IMG_0380.JPG IMG_0379.JPG

保留舊型式的下拉式窗戶。看不出來是原有的窗框,還是仿造。

IMG_0383.JPG 

窗外隔壁街屋的斑駁紅磚牆引起我的注意,竟然有電線竿插在牆上。

IMG_0382.JPG IMG_0385.JPG 

這天是參加讀人會所舉辦的講座「讀朱鈞 與社會住宅」,並且是順天外科醫院重新整修後第一次的活動。

建築師林雅萍小姐有參加講座,她說原本建商買下這棟房子是打算要與周邊老屋一起重新改建,但後來此區被劃為迪化街特定風貌區,無法蓋高樓,周邊地主也無改建意願,故委託事務所重修,目前則委託另一間事務所-沛渥綠思經營,沛渥綠思去年就已經進駐大稻,總監朱苡俊先生說還沒有確認以什麼樣的形式經營,以開放的態度請大家提供意見。

非常高興看到大稻埕有越來越多創意、知識、文化的空間。

arrow
arrow

    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