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下午3點,是時光市集最令我感動的時刻,

 

 

西寧北路上的偶戲館,曾經是見證大稻埕茶葉國際貿易的進春茶行,永樂廳弦樂四重奏在此演出柯智豪新編的台灣歌謠,意外地,挑高亭仔腳充分展現器樂聲響,在人行道上也能清楚聆聽,太陽透過樹葉的光影灑在地上,聽覺與視覺享受令人陶醉;

 

1930年代的大稻埕,鄧雨賢、李臨秋、陳君玉等前輩創作膾炙人口的台灣歌謠,永樂座、維特咖啡是他們聚會之處;那天,柯智豪藉著此次表演,推廣大稻埕過去的音樂沙龍文化,選擇在1931年興建的老茶行,呼應了那個大稻埕音樂最輝煌的年代。

 

開放的態度融合新觀念,是大稻埕能夠綿延百年的要素,1860洋人帶來茶葉貿易模式,1880劉銘傳在此建設洋務,1900日人帶來台日歐混搭,1920蔣渭水等人推動民主政治,文化底韻不斷累積,才能造就1930年代傳唱至今的台灣歌謠,但是隨著戰爭、戒嚴統治、台北都市重心轉移等原因,大稻埕這段往日風華逐漸被人遺忘;

 

(photo by Terry Chang)

 

我們很幸運,因為長輩們的努力,百餘年來的閩式洋式混搭建築能被保留下來,更重要的是老店仍在此經營,老鄰居仍在此生活,使得大稻埕與台灣其他老街不同,是最具有人情味與歷史深度的老街;去年我與品客魚以圓環文化工作室名義,開始舉辦定期中、日文導覽,在準備的過程中,逐漸發掘大稻埕過往的面貌,讓我們更想要分享給更多人認識,於是有了旅行時光這個空間,接待世界各國的旅人,隨著老鄰居的步調在大稻埕生活,並幸運有Doreen與尉婷兩位伙伴加入。

 

年初,年貨大街期間,迪化街上搭起帳棚,民眾很費力地擠進去,再費力擠出去,卻沒有時間好好欣賞大稻埕的美麗街屋,我們構思該如何讓人們更深入認識大稻埕,於是有了以時光為名的市集,搭配街區活動,吸引人們走進大稻埕。

 

大稻埕鄰居提供寶貴意見與協助,加上攤商的參與,及公部門、志工們的協助,順利在8月份舉辦第一次時光市集;

青森設計Vincent主動協助平面設計,一開始就有吸睛的視覺設計,並派欣岑、詩尹協助製作萬國旗;明穎提供許多建議,並牽線泥灘地浪人David,讓大家在廣場上唱唱跳跳;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協會Vicki建議在廣場上曬稻穀,重現大稻埕之名;幸福農莊贈送兩麻袋稻穀,不收費用;FB上邀請拿過多座金曲獎智豪,他一口答應,不問報酬;

 

菊元怡靖提議拍照牆,由家揚設計,成為廣場上的焦點;Ilid提議並花很多時間繪製大稻埕尋寶地圖,帶著大家走進大稻埕;老狸與震撼一起花很多時間採訪各家攤商,並撰寫介紹;李亭香餅店佳憓提供糕餅做為贈品、金桔檸檬老闆配合尋寶遊戲、小孩散步明謙建議使用萬國旗、瓦豆設計的佶洋介紹設備廠商、兩天全程攝影玩匡匡影像工作室的耀慶與小仇;

 

還有協助現場的志工朋友,Emma、Alice、Lisa、Maggie、季五、昱慈、建誠、律維等,所有參與市集的鄰居、攤商,及參加、分享時光市集的朋友們,因為有大家的支持,才能完成時光市集。

 

相信大家對時光市集仍有期待,我們將繼續舉辦時光市集。

 

邱翊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