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4d6d3_19eac20d116141c88ad0fa3a52dadf89  

圖:大稻埕慈聖宮廟埕前小吃,是台北市難得的景象,卻是大稻埕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場域

 

文 / 邱翊 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

 

近幾年,大稻埕是台灣的熱門關鍵字,關於這裡的旅遊、藝術、文創、商業、食安、歷史等常受到媒體青睞。但媒體有限的版位及學校課本的稀少篇章,多數人帶著美好想像來到大稻埕,各種文創商店雨後春筍般開設,文青觀光客週末逛街、下午茶,我們是否僅看見大稻埕的片段樣貌?

稍微把目光轉向同是淡水河流域的猴硐,2009年愛貓人士在此拍攝街貓,志工團體為貓整理猴硐公共環境、安置照顧貓等,進而吸引觀光客來此旅遊,小販則販售貓食、逗貓棒給觀光客,政府也開始以貓為主題發展各種觀光活動與觀光設施,把猴硐形塑成”貓村”。然而,猴硐之名來自於當地山區洞穴有猴群居住,其後成為台灣礦業第一大城,這段猴硐歷史已在觀光熱潮之下,逐漸被遺忘,google搜尋”猴硐”,第一頁多是關於貓村的資訊。

回到大稻埕,對居民來說,這裡是發展各種事業並與家人共同生活的記憶所在,由過往不同時代的歷史片段、生活層次堆疊而成現在的大稻埕樣貌,當我們把堆疊層層剝開,從不同的紋理與脈絡逐步探索,將會發現大稻埕商業發展在台北城市過張的過程中,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。

有厚實的商業發展作為基礎,大稻埕的戲曲娛樂蓬勃發展,近百年來有著永樂座、大橋戲院、新舞台、第一劇場等十餘座劇院。在沒有電視的年代,戲曲是人們非常重要的娛樂活動,買票入場的內台戲歌仔戲、廟埕前酬神的野台布袋戲、時髦的歌舞劇、渡海來台的京班、地方子弟組成的北管軒社等,都緊緊貼近人們的生活。然而隨著商業中心移轉至台北東區,大稻埕十餘座劇院一一拆除殆盡,傳統戲曲離都市人的生活越來越遠,我們也逐漸遺忘了戲曲不斷地大稻埕。

今日大稻埕是台北保存最完好的歷史街區,老房子被妥善保存下來,吸引許多新鄰居來此創業,發展出不同的生活方式,然而這裏的老鄰居仍過著一樣的生活,做一樣的生意,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場域,迥異於現代台北都市人。

台北城市散步團隊第二次舉辦《戲,在大稻埕街頭上演》,由導覽員將帶著民眾走進三個大稻埕,1960年代壓抑中追逐夢想,1940年代徬徨時尋找方向,1920年代歌舞昇平、華麗登場,從歌仔戲、京劇、北管戲演員互動,在現代人的想像之外,以輕鬆有趣的方式體驗不同時代的大稻埕,走進大稻埕人的生活。

54d6d3_d8b4572363b44e518c18727b0e71ebb8-mv2

《戲,在大稻埕街頭上演》

8/13、20、27(六) 下午2:00/2:30/3:00 各一場 共九場次

活動頁面:http://goo.gl/PBDQsa

直接購票:http://goo.gl/u3FZoQ

 

導覽員:蔡孟君、陳慧澐、徐欣怡

演員:林春華、彭彥旗、方婉諭、鄭鈺儒 (依出場順序)

主辦:臺北市政府、台北城市散步、拾樂文化股份有限公司

承辦:臺北市文化局、台北市文化基金會

協辦:藝研堂有限公司、台北霞海城隍廟

合作單位:大峰奢華服室有限公司

贊助單位:文化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