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非常民粹,看似對大部分人有利的政策,反而會對未來的台灣不利。
十幾年前政府開始推動廣設大學,原本具有專業技術的技職體系也不斷升格大學,這個看似造福社會的政策,卻讓現在的年輕人迷失方向;父母親們也告訴自己的小孩,如果不念大學、就沒有前途,結果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薪水不增反減,人人都是大學生、想當白領,藍領工作沒有人要做,因為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大學生,做藍領工作會讓人瞧不起,接著碩士生、博士生越來越多,企業提高用人門檻到碩士,但以過去的學士薪資錄用,找不到教職的博士生,由政府補助企業多錄用博士,但也僅限理工科系博士(57K補助計畫 幫博士找工作 國科會出半薪)。
來看看12年國教政策,建中、北一女周邊房地產因為明星學校即將開放免試名額,父母親們趕快在學區內買房子,希望自己的小孩長大後能夠擠進明星高中,教育單位也希望明星高中多開放名額,讓更多人能念明星高中。
但父母親們都錯了,政府也錯了!這樣的政策只會造成M型化社會更加嚴重!
1.考試是最簡單、也是最公平的評核方式:為了準備多元入學方案,許多家長花錢讓小孩培養更多能力,但經濟能力不夠的家長沒辦法讓小孩學習課業以外的補習,以後沒有高中聯考,就算自己的小孩有再多的潛力,有機會上社區化之後的明星高中,也很難跟看似多元能力的小孩競爭。
2.環境、同儕比學校的名稱更重要:為什麼有能力的家長會把小孩送到薇閣、復興、再興等私立學校,因為他們知道讓小孩接觸一樣的階層的人,小孩的周邊朋友、思想都相近,彼此的資源也多;明星高中社區化前幾年,或許還能保有明星光環,但過一段時間,有能力的家長會發現小孩的同學家庭環境差異很大,慢慢減少送至過去的明星高中,最後這些明星高中就會失去明星光環。
3.私立貴族高中成為明星學校:承上一點,有經濟能力的學生念私立學校,資訊、資源都會集中在這群人,成為新的明星學校,看歐美大學就知道,絕大部分的頂尖大學都是私立學校,經濟能力夠好的人都很容易申請進入頂尖大學。
4.階級流動更加困難:經濟能力不夠的學生,沒辦法得得到像以前那樣多教育資源,得到更多的教育機會、獲取人脈資源的機會,進入社會後能得到的工作機會減少,資源不如人,台灣的貧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。
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得沒錯,優秀的學生到哪所學校都一樣,但到哪都一樣的優秀學生佔所有學生的比例應該非常低,將他們分散到各個學校、分散資源,會使他們減少競爭意識、降低成長的機率;
如果經濟能力許可,我也會考慮把我的小孩送至私立明星學校。
(下圖為已經廢校的台東太麻里多良國小校門)
12年國教 建中校長喊話:15%名額免試 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358331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瑄喻/台北報導】
12年國教上路在即,衝擊菁英高中招生。建中校長陳偉泓昨天在113年校慶中,對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及全體師生喊話,希望建中依舊保留85%的名額考試入學,其他15%名額配合政策免試入學。
教育部要求103年12年國教啟動後,各招生區的免試入學必須占整體的75%,甚至免試入學各校也不能訂門檻。
丁亞雯強調,目前在收集各校的意見,12年國教的升學方式與過往不同,對傳統名校自然首當其衝,所謂的「特色高中」,必須拿出實力,證明自己是值得被保留的名校。
據了解,目前市內各校開出的總名額仍未達到教育部規定的55%。丁亞雯表示,已陸續跟各校協調,會盡速確定讓考生安心。
陳偉泓說,在校慶中談到12年國教議題,就是想讓學生了解「12年國教」將是建中最艱鉅的挑戰,身為建中的一份子,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,都應共同面對。
陳偉泓不諱言,因應12年國教,建中會規畫出更好的學校制度、課程與教學,要讓外界看到建中生確實與眾不同。
「真正的緊箍咒,是教育部規定不得採計在校成績」,北一女校長張碧娟呼籲教育部應鬆綁篩選條件,讓招生學校可參照應屆考生校內的綜合成績,不完全以智育成績為主,還能看體育、美術等成績,否則恐怕很難設計出一套讓全部人都滿意的升學標準。
另外,成功高中、中山女中、松山高中等學校,也都認為免試入學比例不宜「廣開大門」。成功校長王登方表示,免試入學不應強制規定,應尊重學校的判斷。
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則認為,免試入學是國家教育政策的趨勢,部分高中不應打著「菁英」的旗幟,不跟其他社區高中一樣,優秀的學生到哪所學校都一樣,他認為,建中、北一女只開放15%的免試名額還是太低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