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目前分類:【稻】消失的大稻埕 (6)
- Jul 22 Fri 2016 17:41
13間大稻埕消失的戲院、劇場

- Sep 03 Wed 2014 15:01
天橋
這輩子走過最多次的天橋,是延平北路、涼州街口的這一座,從天橋上往北看,天氣好的時候,可看到大屯山,往南看則是曾經繁華熱鬧的延平北路,拍攝這兩張照片是在前年台北霞海城隍廟遶境那天,陣頭軒社正走過太平、永樂兩間學校,到前面的慈聖宮拜廟。
- Oct 07 Mon 2013 13:19
我在獅館巷長大 原載於小日子 享生活誌No.16
(照片由小日子提供)
打開清朝的臺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,獅館巷是大稻埕的一條小巷子;日治時代實施改正町名,它被分割成永樂町、太平町、大橋町;戰後,它被命名為涼州街直到今日;你若來此走一趟,看不到任何有關獅館巷的文字,也不會知道這裡曾是布袋戲街。
- Sep 12 Wed 2012 17:40
消失的大稻埕戲院(映畫)與劇場(上):大橋戲院、國泰戲院、第一劇場、大光明戲院、永樂座
感謝眾多網友及學長姐提供相關資訊、照片,我將這些訊息彙整在一起,希望以後看到這篇文章的人,還能記得這些戲院、劇場,也歡迎網友分享您的記憶。
回到日據時代,沒有網路、沒有電視,更沒有收音機,除了酬神的歌仔戲、布袋戲之外,戲院(映畫)、劇場就是一般人最重要的娛樂場所,每一間戲院、劇場所播放的影片、演出的戲劇都不相同,擁有各自的特色與族群,並在不同的時期扮演各自的角色,讓人們永遠懷念當時進入戲院的情景。
目前這些戲院、劇場已經全部都被拆除了,大部分都改建為高樓,而且沒有留下的名字,甚至連照片都找不到,只留在眾人的記憶中,我心想住在這些大樓的住戶,是否知道以前曾有座戲院呢?
以下戲院、劇場的名稱有的變動多次,我取最多人使用的名稱,各戲院存在的時間不同,有些日據時期就蓋好,有些則是光復後才興建,所標示的數字並無特殊意義。
1.大橋戲院、2.國泰戲院、3.第一劇場、4.大光明戲院、5.永樂座
- Jul 22 Sun 2012 08:59
消失的大稻埕市集:建成圓環、長環(重慶露店)、四角環
- May 18 Fri 2012 13:01
台北橋、臨時工市場、大橋市場、大橋戲院
以城市為名的橋,通常是最重要的橋
1887年,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興建鐵路,於大稻埕地區南側設立大稻埕車站(今鄭州路中興醫院),鐵軌沿大稻埕地區外圍往北走,到了今天民權西路的位置轉向西,橫越淡水河,故興建一座木橋,1889年興建完工,第一代台北橋為木造橋樑,並有鐵製旋開功能,讓船隻可以通過,但當時淡水河水流湍急,橋墩經常被沖壞,維修困難。
光緒15年(西元1889年)所拍攝的台北橋
第一代台北橋鐵製旋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