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【稻】消失的大稻埕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大稻埕至今有非常多現代都市生活少見的傳統商店,如中藥、南北貨、青草店、布行等等,其實,除了百年來的產業發展,娛樂場所也記錄下大稻埕輝煌的歷史。日本時代的大稻埕陸續興建多間映畫、劇院,戰後大稻埕因為紡織成衣產業興起,仍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台北的商業中心,也開了幾間更大、更豪華的戲院,共有13間戲院、劇場消失在歷史舞台。
 
淡水戲館→新舞台(今太原路47~49號)
1909年日本人於大稻埕興建一座劇院「淡水戲館」,外觀正面有著龍形山牆,內縮式地面舞台,可容納900人,1916年辜顯榮買下並改名為「新舞台」,邀請上海京班、福建歌仔戲團至新舞台演出,1945年美軍空襲台灣時建築物被炸毀。1997年辜家在信義區中信金控總部成立「新舞台」,2004年於台泥大樓成立「臺北戲棚」。
淡水戲館3
(來源:維基百科)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03 Wed 2014 15:01
  • 天橋

DSC01666

這輩子走過最多次的天橋,是延平北路、涼州街口的這一座,從天橋上往北看,天氣好的時候,可看到大屯山,往南看則是曾經繁華熱鬧的延平北路,拍攝這兩張照片是在前年台北霞海城隍廟遶境那天,陣頭軒社正走過太平、永樂兩間學校,到前面的慈聖宮拜廟。

 

DSC01665

 

 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 

(照片由小日子提供)

打開清朝的臺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,獅館巷是大稻埕的一條小巷子;日治時代實施改正町名,它被分割成永樂町、太平町、大橋町;戰後,它被命名為涼州街直到今日;你若來此走一趟,看不到任何有關獅館巷的文字,也不會知道這裡曾是布袋戲街。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感謝眾多網友及學長姐提供相關資訊、照片,我將這些訊息彙整在一起,希望以後看到這篇文章的人,還能記得這些戲院、劇場,也歡迎網友分享您的記憶。


回到日據時代,沒有網路、沒有電視,更沒有收音機,除了酬神的歌仔戲、布袋戲之外,戲院(映畫)、劇場就是一般人最重要的娛樂場所,每一間戲院、劇場所播放的影片、演出的戲劇都不相同,擁有各自的特色與族群,並在不同的時期扮演各自的角色,讓人們永遠懷念當時進入戲院的情景。

目前這些戲院、劇場已經全部都被拆除了,大部分都改建為高樓,而且沒有留下的名字,甚至連照片都找不到,只留在眾人的記憶中,我心想住在這些大樓的住戶,是否知道以前曾有座戲院呢?

 

以下戲院、劇場的名稱有的變動多次,我取最多人使用的名稱,各戲院存在的時間不同,有些日據時期就蓋好,有些則是光復後才興建,所標示的數字並無特殊意義。

1.大橋戲院、2.國泰戲院、3.第一劇場、4.大光明戲院、5.永樂座

大稻埕戲院圖1  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天氣晴朗、豔陽高照,轉頭看看圓環,突然覺得像極了仁愛圓環,周圍大樓越蓋越多,大部分的人都忘了圓環以前的樣貌,當然,在大部分台北人的心裡,圓環已經消失了。

DSC00874.JPG  

圓環2  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以城市為名的橋,通常是最重要的橋

1887年,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興建鐵路,於大稻埕地區南側設立大稻埕車站(今鄭州路中興醫院),鐵軌沿大稻埕地區外圍往北走,到了今天民權西路的位置轉向西,橫越淡水河,故興建一座木橋,1889年興建完工,第一代台北橋為木造橋樑,並有鐵製旋開功能,讓船隻可以通過,但當時淡水河水流湍急,橋墩經常被沖壞,維修困難。

光緒15年(西元1889年)所拍攝的台北橋

台北木橋  

第一代台北橋鐵製旋部

台北橋 (6)  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