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011/11/05)建議搭配「寧夏夜市推薦小吃地圖」一起使用

民以食為天,食物、飲料在肚子裡消化完之後,總是要找地方發洩

夜市是台灣在地的文化特色之一,大部分是因為攤販、商家在固定一個地方聚集,而自然形成

因此大部分的夜市都不是經過仔細的規劃,而歷史較悠久的夜市,更難以改進

這篇2010年的新聞「廁所指引不清 特色夜市待加強」,說明了夜市的一大缺點:廁所在哪裡?


我整理了寧夏夜市附近可以上廁所的地方,提供大家做參考

1.7-11便利商店(民生西路216號):小七大方提供廁所讓所有人使用,一進去就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廁所標誌,還可以順便吹冷氣,我親自使用過,應該是最方便、最衛生的選擇。

IMG_3324.JPG  

2.鬍鬚張魯肉飯(寧夏路62號):雖然一進門就有店員主動上前帶位,如果很急的話,就臉皮厚一點說聲「找人」,就自己上二樓上廁所吧

IMG_2791.JPG  

3.雙連市場一樓(民生西路出口、太原路出口):感謝網友Ken熱情通知,雙連市場一樓有兩間廁所,一間在民生西路出入口、一間在太原路出入口,每週一會清掃一次。

IMG_3355.JPG 

IMG_3334.JPG   

4.台北市立圖書館建成分館(民生西路198號4樓):位於雙連市場4樓,近幾年才剛整修完,算是乾淨的廁所,不過要走樓梯上四樓,而且週一、週日下午五點就關了,週二~五則是晚上九點關門。

5.雙連派出所(民生西路、太原路口):警察是人民的保母,去警察局上廁所不需要客氣!

IMG_3325.JPG  

5.蓬萊國小地下停車場(太原路、五原路口):最近剛整修完的地下停車場

6.陳德星堂、舜帝殿前流動廁所(平陽街):可能是因為蓬萊國小新建校舍工程,所以裝了這個流動廁所,不太乾淨,急的時候就加減用吧 (已取消)

IMG_3326.JPG  

7.圓環(南京西路、寧夏路口):地下室有一個男女廁所提供使用,入口靠近重慶北路 

8.朝陽公園地下停車場:地下停車場B1有廁所可使用


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寧夏夜市的廁所在哪裡?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龍緣(龍鳳號)與三元號萬福號都是原本圓環的老字號店家,如都在重慶北路二段同一側接續開店

每次經過這三間店,都可以看到許多車子在路邊並排停車,不遠千里來回味台北的老滋味

同一側重慶北路53號有另一間招牌掛著「龍凰號」,網路上有人說龍緣龍鳳號是龍凰號的師傅出來開的

IMG_3200.JPG 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1年台灣觀光局所拍的電影廣告,長達16分鐘

這幾天在網路上快速流傳,大部分的人對於這部影片都抱持著高度的肯定

當我看到這部影片的前一分鐘,搭配上超棒的音樂,感動到快哭了!!


過去看到觀光局所做的海外行銷,通常只有兩個重點 1. 原住民  2. 偶像藝人

而這部影片以不同的角度來介紹台灣,並且針對四種不同的目標族群,真的是一大突破

導演是由來自台灣的羅申駿,以電影手法拍攝


另一大突破是 攝影師是來自美國的Michael Fimognari,監製則是新加坡的Angela Moo

不再民粹式認為只能用台灣人介紹台灣,多了外國人的角度來看台灣

背景音樂則是MUSDM,曾經至做過Mercedes Benz、Johnnie Walker、Discovery Channel等等


近四百年的台灣發展史,其實就是一部移民發展史

除了最早的原住民定居了上千年,四百多年前開始,福建、廣東開始有人移居台灣

閩南人、客家人不斷繁衍,並與平埔族逐漸融合,成為目前台灣主要的族群

1895年~1845年日本統治台灣,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及思維

1949年之後,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灣,來自大陸各省的人快速大量進入台灣

近十餘年,又有來自東南亞及大陸的外籍新娘,成為台灣的新住民


從夜市小吃就可以看出端倪

同樣有夜市文化的香港、澳門及東南亞,夜市小吃變化不大,各家攤位賣得東西差不多

但是台灣的夜市小吃,真的是來自大江南北,魯肉飯、蚵仔煎、生煎包、章魚燒、金錢蝦餅、熱狗等等

這是四百年來,幾波移民經過衝突、融合,使得台灣的移民文化非常的多元化,也是我們需要珍惜的無形資產


My Beautiful Island 這部影片是一大突破,但我個人覺得有些可惜的是沒有介紹台灣的多元文化特色

新加坡華人佔全部人口75%,但卻會把馬來人、印度人的文化當作是觀光行銷的重點

最近這幾年,我在迪化街、寧夏夜市、龍山寺,常常會碰到香港、馬來西亞、日本來的遊客

台北老社區的文化特色,就是吸引外國觀光客的重點之一,沒有在影片中出現,真的是很可惜


最後,我要幫寧夏夜市說句話

My Beautiful Island影片中出現的夜市應該是師大夜市,雖然師大夜市的靚女帥哥很多

但寧夏夜市才是台灣傳統的夜市文化!更值得被好好介紹!


人潮洶湧的寧夏夜市

IMG_0036.JPG        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寧夏夜市及附近有四間鐵板燒的店,騏平價鐵板燒是唯一一間攤販

雖然招牌寫著平價,但一客都是100元起跳,感覺並不平價

IMG_3166.JPG 

攤車就是超大的鐵板,有兩位師傅在現場準備食材、快炒,另外還有三位員工幫忙點菜、上菜、收錢等等

一個攤位總共五個人,隔壁攤的老闆也會偶爾跑來幫忙,算是寧夏夜市規模很大的攤家

IMG_3168.JPG 

香蒜雞腿130元

這個價位只有付一碗飯、一盤炒豆芽菜,一點都不平價

我看到時,腦中第一個想法是難怪可以養五個人

IMG_3178.JPG 

吃一口豆芽菜,第一個感覺是超多水,一點也不脆,口感很差

IMG_3175.JPG 

覺得雞腿肉數量很少,雞肉又切得太小塊,沒有大快朵頤的快感

且雞腿的脂肪甜味都被洋蔥、黑胡椒、蠔油蓋掉,混和了各種強烈的味道,並不好吃

IMG_3177.JPG 

蔥蒜牛肉片100元

牛肉片口感還算嫩,雖然沒有加蠔油,但大把洋蔥跟黑胡椒的味道還是把牛肉的味道蓋掉了

IMG_3176.JPG   

 騏平價鐵板燒

【位置】寧夏夜市南段近、平陽街口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寧夏夜市有些攤家並不出名,生意也普通,但還是有值得推薦的店家

正原味鹽水雞小小的攤車,除了雞胸、雞腿、雞胗、雞翅之外,也賣很多蔬菜類

苦瓜、杏鮑菇、芹菜、花椰菜、高麗菜、茭白筍、小玉米等等

IMG_3164.JPG 

大部分的鹹水雞攤家把雞肉等食材剪成小塊之後,放進鍋內、加進醬汁香油調味,就直接打包

但是寧夏夜市這一攤多了個步驟,剪成小塊後,先丟進大鍋中浸過湯汁,才拿起來加醬汁調味、打包

多了這個步驟,讓正原味的鹽水雞更多美味

IMG_3173.JPG 

雞胸、花椰菜、茭白筍、小玉米、秋葵130元

因為先浸過湯汁,所以每一味都可以吃到濃郁的湯汁,不像一般鹽水雞是乾乾的

尤其是容易吸收湯汁的小玉米、茭白筍,一入口就覺得湯汁在口中四溢

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雞胸肉吃起來很老,口感很差

IMG_3187.JPG  

正原味鹽水雞

【位置】 寧夏夜市靠近平陽街南側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若齡/專題報導】

社會轉折點 求各式肯定

 

台灣近年拿了如IF、紅點(reddot)等多項國際設計大獎,政府也支持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,還把今年定為設計年、舉辦台北世界設計大會,媒體報導成這代表台灣美學經濟崛起,各地拿獎是台灣之光,不少專家學者卻對過度追求獲獎、文創產業持反面意見。

但詹偉雄不這麼悲觀,他覺得在集體化的年代裡,因為不曉得事情會怎樣,所以還要靠權威訂定標準,因此得到大家肯定或這個社會公認的獎章肯定,是很重要的。「在集體化年代裡是沒有自信的,我們信賴集體不是個體,所以在個體化轉型中,我們要知道自己有什麼能耐,需要靠別人給我們一些指標,所以紅點、IF、Good Design等,就成為這個社會從集體轉折至個體化要擷取的重要指標。」

日本或歐美的大企業,如Sony、Apple也會參加,但他們只是象徵性的參賽,每年就送1、2件東西去,不像台灣積極去報。他們參加純粹是商業運作,不是要獲得內在自我肯定的;台灣是要獲得別人的識別(recognition),對蘋果這些企業來說,這是商業公式,就產品履歷上有這個獎,但不會用來宣傳,因為他自己就比這些獎大太多了。

台灣在這個社會轉折點時候,一天到晚在追求各式各樣的肯定,本身也在辦各式各樣的獎,這麼高度仰賴這些獎,來自背後非常脆弱的個體化基礎。

 

媒體沒個性 還在集體化

西方社會的個體化,是照著自己內在生命的決策去做,就是前面說的傳記式生命,公司裡找不到兩個穿一樣衣服的人,那是天生的,不是在家想我同事會穿什麼,我要怎樣跟他不一樣,如果照著自己生命走到那步路上,出來的一定不同,這就是西方社會的個體化。與東方社會,以集體化方式去學個體化不同。

不必太過悲觀的是,當我們急著去學個體化,就表示我們逐漸進到個體化社會裡,「個體化社會最後自然會把大家推到不一樣,所以這是要用兩面角度來看,完全批判也沒有太大的意思,完全肯定也證明你的腦袋有問題。」

對於現在凡國外獲得什麼獎,就會被稱為「台灣之光」,詹偉雄說,吳寶春、王建民他們是個體化的人,是媒體太集體化,媒體很沒有個性,但它也是天生傾向沒有個性,因為它要報導集體的事,要找涂爾幹(Durkheim)講的社會裡的集體意識。

但看個體化社會裡的媒體如紐約時報、英國衛報會如何操作?他們也要創造集體意識,但當有人寫出台灣之光後,第二個人就不會用這個字,因為語言是一個人的個性,是另外一種自律的指標,有個性的人絕對不會講從別人那裡來的字。

 

集體性療方 假個體之名

政府積極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曾被作家張大春批判為狗屁,詹偉雄看法中立,但解釋,教育是為了創造集體化模式而努力的,因此可說是現代社會最落伍、最保守的一群,當落伍的教育體制去配合政策,使文創進入學校變成一個夯的字眼,一切就只是虛應其事。

我們現在左腳在個體化,右腳在集體化裡面,社會有資源有權勢的人仍是集體化年代的,所以腦袋和世界觀全都是集體化的,大家雖看到這些權威愈來愈沒力(weakening)的事實,但他們都還在權力的位子上,為了正當化自己繼續統涉權力位子,就要發明各種各樣往個體化策略靠攏或接近的作法,文創產業就是其中一種。

台灣在轉型個體化社會的過程裡,政府剛好提出跟個體化轉型有一點交集的產業政策─文化創意產業,但這其實是個集體性療方,用集體的政策去做個體的事,就跟我們集體去學喝紅酒要學習品味一樣,其中的荒謬與荒唐自然不言可喻

政府在發展文創時,並沒有理解文創和個體性的關係,因此很多政策都是集體性,但個體化的進程不是誰說停止就可以停止的,它是內含於資本主義世界的一種隱形動力,台灣社會發展進入這關鍵的關卡,社會對經濟成長這麼渴求,因此這發展方向是不會停住的。

 

搞文創發展 不需要政策

經常受邀參與文建會或經濟部相關討論的詹偉雄,自嘲常被派去做政府輔導民間企業的老師,但講話都很烏鴉,「我都說應該要去跟人家學,怎麼去教別人,人家是創業家,在社會上一定有他自己的能力」。真正的文化創意產業,在詹偉雄定義是,「能用新形式創作出新意義」,Apple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「而文創發展,根本不需要政策」。

他指出,政府單位辦很多將帥營,要將帥(傑出的)來教車馬炮,但「創意如果能夠被教,那就不叫創意了」,個體化社會的創意是每個人選擇過自己的生活,這和將帥帶車馬炮的集體化年代邏輯根本就是倒反的。

所以,最後巴在政府或文化創意產業大傘下,反而是比較不文創的創業家,詹偉雄戲稱為「文化不創意產業」,「真正文化創意的企業家,他們完全不靠政府就自己幹,他們的力量就是來自創造差異」。

不必刻意做文創、教文創,詹偉雄建議,政府應先善用公共預算,先做個慧眼獨具的買家(smart buyer),從公共採購起就要買台灣的好東西,別再被採購法綁住買爛產品,如在日本,某個地方等級以上要蓋博物館,必須要得到日本文部省某種文化獎章的建築師才能去設計。「現在政府採購法都是買低價的、綁標的,不先做個smart buyer,能力這麼差怎麼教大家去做文創?」



全文網址:  http://mag.udn.com/mag/reading/storypage.jsp?f_ART_ID=332685#ixzz1TJZT6bvv 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嚴格來說莊記芋圓店不在寧夏夜市區域,但距離寧夏夜市很近,又非常值得推薦

位於南京西路及太原路口,營業時間只有週一至週六白天,若晚上到寧夏夜市可就吃不到

去年我在處理新家裝潢時,常常買莊記芋圓給裝潢師傅吃,師傅都非常喜愛

IMG_2844.JPG 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在雙蓮市場對面、民國四十九年創立的鬍鬚張

從一間小小的路邊攤,到現在成為三十幾間店面的連鎖餐廳,是台灣獨特飲食文化的重要象徵

(照片來源:鬍鬚張官方網站)

鬍鬚張魯肉飯.jpg  

寧夏夜市這間店招牌掛著「鬍鬚張美食文化館」,是鬍鬚張的本店

IMG_2791.JPG  

老實說,從小到大我還沒有吃過寧夏夜市的鬍鬚張魯肉飯本店

菜單已經不是路邊攤時期的那幾樣,除了魯肉飯之外,各式湯品、肉類、小菜,甚至甜點都有

IMG_2793.JPG 

目前鬍鬚張的食材都已經是用中央廚房製作,再送到各分店

這是本店的開放式廚房,一邊提供外帶的服務、一邊上菜給店理內用的客人

有點像是麥當勞的得來速

IMG_2796.JPG 

魯肉飯30元

寧夏夜市各攤家的魯肉飯價位大部分是20元,鬍鬚張30元有點小貴

看照片就知道,鬍鬚張的肉燥是以肥肉為主,幾乎看不到瘦肉,吃起來有點膩,且沒有太多香料的香氣

IMG_2799.JPG 

腱子肉85元

脂肪都滷到沒有了,肉質非常老,味道很鹹,雖然加了薑絲,仍無法抵銷鹹、膩

一份價格85元,實在是又貴又難吃

IMG_2800.JPG 

竹筍排骨湯65元

吃完令人嫌惡的腱子肉,喝一口竹筍排骨湯,反而大大加分

湯的表面浮著一層油,味道卻很清爽,且喝到竹筍的鮮甜

大塊的竹筍口感很脆,裡都帶骨的排骨煮到很嫩,入口即化

 

IMG_2801.JPG 

用餐的同時,有看到香港及日本的遊客在店裡消費

雖然魯肉飯跟腱子肉不怎麼樣,但鬍鬚張成功建立傳統飲食文化的新模式,仍值得推薦


鬍鬚張魯肉飯

【地址】寧夏路62號

延伸閱讀>>寧夏夜市小吃PK賽:魯(滷)肉飯~三元號、李家香、龍緣龍鳳號、鬍鬚張、龍凰號、順路來、鴨頭正二代
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每次經過劉芋仔都是一大串排隊的人龍,至少三十個人以上,我實在沒有耐心排隊

這一天是星期五晚上,持續下著雨,原本應該是人滿為患的寧夏夜市,人變得很少

但人少的好處就是想要吃名店,不用排隊!輕輕鬆鬆吃到劉芋仔!

IMG_2780.JPG 

記憶中,劉芋仔剛出來的時候,生意很普通,這一兩年靠著網路口碑快速竄紅

今天客人少,兩個老闆還是很快速地做芋餅及芋丸,一個人包、一個人炸 

IMG_2779.JPG 

一顆顆黃色的蛋黃,堆成小山的肉鬆,剛起鍋的芋丸、芋餅

IMG_2781.JPG 

蛋黃芋餅20元、香酥芋丸15元

IMG_2782.JPG 

有很多芋頭做的點心都加了很多糖,失去芋頭原味甘甜

劉芋仔的香酥芋丸內餡就只有芋頭,甜度剛剛好,不會太甜,多吃兩顆都不會膩

外皮吃起來酥酥脆脆的,但我聞到外皮有炸油的臭味

IMG_2784.JPG 

蛋黃芋餅除了芋頭,還加上蛋黃及肉鬆

好奇蛋黃是怎麼做的,吃起來很香,與芋頭搭配得剛剛好

不像一般肉鬆很酥鬆,劉芋仔的肉鬆做成一絲一絲,很有韌性


IMG_2786.JPG  

蛋黃芋餅及香酥芋丸的品質都算不錯,但是不覺得一定要排隊

建議想要吃劉芋仔又不想排隊的朋友,除了早點到或晚點到寧夏夜市之外,週末下雨天也是不錯的選擇


劉芋仔

【位置】寧夏夜市中段

文章標籤

邱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